尿毒症的发生大多数不是偶然,而是肾功能损伤越来越严重的结果。肾病到尿毒症的过程,也就是肾脏不断发生纤维化、硬化的进程,病情发展的时间相对比较漫长。这也就给予了很大的治疗空间,来阻止肾衰竭的发生。
其中有些本身病情不是很重的肾友,可能数十年也不会出现肾脏衰竭,只需要注意日常生活对病情的管理及定期复查就可以。但病情轻不等于可以不重视,凡是肾功能已发生实质性的损伤的患者,都要重视注意保护剩余的肾功能。
从肌酐刚刚升高到尿毒症阶段,距离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如果不重视,肾病的进展速度再慢,肾衰竭的风险也会很高。对于刚刚出现肌酐升高的肾病患者们来说,一定要抓住当下的时机,不要觉得没症状就一拖再拖。
肌酐升高后,肾友一定要重视两点问题,是延缓肾衰竭发生的关键。
一、及时搞清楚病理类型
血肌酐升高后表明肾功能已经受损。但不同地区及医院衡量的标准不同,一般肌酐值超过106umol/L则要引起重视。有些医院可能是超过98umol/L,有的则会偏高点,只要肌酐超过正常值就都该引起重视。
肌酐刚刚升高肾功能纤维化还不是很严重,萎缩有限,为进一步的控制病情一定要趁早明确病理类型。早点找到肾脏受损的病灶,针对性来对受损部位进行靶向治疗,同时提升免疫力,控制好血压等影响血流的指标,保证肾功能基础的血氧供应,来延缓肾衰竭的发生。
别等到肌酐升高到四五百,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过半,尿量明显减少,在肾穿刺或诊断病理也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二、及时查清楚肾脏纤维化的程度
肌酐升高代表的是体内毒素水平的情况,也就是肾脏滤过功能的情况。主要有两项指标可以明确体现出即肾小球滤过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这两项指标的评估主要是基于血肌酐值,但反应的却是肾小球的问题,没有替代性。
有些患者在肌酐升高后,担心尿毒症的发生,觉得只要肌酐降下来就问题不大。却忽视了这些反应肾功能真实情况的内在指标。在治疗方案上也就会出现失误,只是单纯降低自己干,而不重视加速肾脏毒素代谢,保护好剩余肾小球等肾单位,也只能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