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已升高了,还能避开肾衰吗?肾病早期发展比较缓慢,且肾功能损伤比较轻,是控制病情稳定的最佳时机。但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指标异常及不适的症状,因此也就没有太重视控制。
等到肌酐升高后,才想起来重视治疗,但此时病情已经恶化了,且肾功能损伤尚不能完全挽回,肾衰竭的风险相应的也越来越高,非常可惜。
众所周知,肌酐升高不是一个“好信号”,表明肾脏损伤严重且体内毒素水平开始升高,且还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肾功能损伤已经到了不能完全逆转的地步。
那么肌酐升高后,还能避免肾衰竭吗?
需要分情况来看。肌酐升高是衡量病情的一方面,但肾功能损伤后的预后情况还需要评估多个方面。
肌酐升高后,多分为两种情况:
肌酐在186-320之间
处于这个阶段的患者,尚处于肾病3a期,也就是肾功能不全早期阶段,肾小球滤过率约在45-60之间,出现的症状相对较少。这个阶段是可以长期稳定住,肾衰竭风险较小。
一方面要控制尿蛋白、水肿等情况,阻止肾小球的纤维化发展,另一方面要稳住血压、贫血等情况,稳定住肾脏内血流情况,避免肾脏动脉高压发生,是稳定肾功能的关键。在稳住两方面的同时尽可能修复受损较轻的肾细胞,以阻止病情恶化。
肌酐在320-446之间
肌酐达到这个数值的患者,稍不注意就可能发展到肾衰竭。这个阶段的患者不能只把重点放在降肌酐上面,加速毒素的代谢,稳定肌酐、尿酸等是一方面,此外,还要重视肾功能损伤加重,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严重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日常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生活习惯的配合,以延缓肾衰竭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