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尿毒症
加速肾病到尿毒症的4大误区
发布者:济南肾病医院  发布时间:2024-01-12 16:36:20
 

   肾病多少年会发展到尿毒症?

  这个问题常让一些肾友难以入眠。既想知道答案,做好心理准备,又害怕结果比自己想的还要糟糕难以接受。

  肾脏病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会经历四个阶段,肾脏代偿期——肾脏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尿毒症阶段。从早期发展到中晚期,每个时期发展的时间并非是固定的,主要看肾病患者自身的病理类型,治疗的及时性,患者对病情的配合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肾病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到尿毒症的时间短的话十几年,长的话可能终身不会尿毒症。

  但在治疗中,我们要提防的不是病情的正常发展,而是一些可能加速尿毒症的“意外因素”,尤其是一些误区常常成为阻止尿毒症发生的“拦路虎”,肾友越早认清它们的面目,及时纠正错误治疗方法,对保持病情持续稳定,预防尿毒症非常关键。

  哪些误区容易耽误病情的好转?不利于肾功能长久稳定?

  1、尿蛋白恢复正常,等于肾病痊愈?错

  肾病早期反应肾功能情况的指标中,尿蛋白“首屈一指”,通过漏出尿蛋白的情况,可以评估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的情况,及整个肾功能的发展。那么尿蛋白转阴了,就等于肾病完全痊愈吗?

  那可不一定。尿蛋白的出现主要是肾脏内炎症反应,引发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导致的。那么,只要炎症反应得到抑制,尿蛋白就能恢复。但不代表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完全恢复了,且受损的程度超过80%的肾小球是无法逆转的,只能纤维化发展。

  因此尿蛋白完全转阴或降到0.15克以下也不能完全代表肾功能没有损伤,因此即使恢复正常也需要定期复查,有些还要维持用药,时刻注意病情的变化,才能预防复发,且做到与病情长久稳定。

 

  2、肌酐下降得快,等于病情好得快?不完全对

  肾病发展到中后期,焦点也就集中到肌酐上面。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酐升高。肌酐升高意味着体内的毒素水平开始升高,如何加速毒素的代谢及延长达到尿毒症水平的时间,是接下来要重点的治疗问题。

  对于肌酐处于130-300之间的患者,是有恢复希望的,超过300的患者一般发展到了肾功能不全后期,完全恢复可能性不大,但可以降低肌酐值,减轻肾脏的排毒压力。

  降肌酐过程中,是降得越快越好吗?治疗过程中常有患者寻求降肌酐的“特效药”,其实这个真没有。肌酐的下降速度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单纯把肌酐降下来,但肾功能没有稳定住不能说病情完全好转了。

  所以肾友们千万别被肌酐值给迷惑了,肌酐值下降后同时也要关注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这些指标,更能准确了解肾功能的情况。准确用药而不是盲目地减药停药,造成病情误判误诊误治。

 

  3、尿蛋白阴性,表明无蛋白尿漏出?不完全对

  前面我们讲了尿蛋白与肾功能的问题,现在讲下两项尿蛋白指标的问题。肾病尿液指标检测通常是尿常规检查,观察尿蛋白是否呈现阳性,也就是有几个加号,如有+、2+或3+,都要进一步的做24小时尿蛋白检查或尿蛋白肌酐比检查,来明确具有多少蛋白从尿液中漏出,评估严重性。

  通过炎症抑制治疗后,尿常规中尿蛋白比较敏感,会出现转阴的情况,但24小时尿蛋不检查或尿蛋白肌酐比检查却没有完全恢复,显示仍然有少量蛋白漏出来。有些患者检查时往往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如果只看尿常规转阴就误认为恢复了,立刻停药,病情出现反复也就不奇怪了。因此要系统地监测各项指标,要长远看待病情。

 

  4、延缓肾衰竭,吃药就能好,不用护理?错

  这种情况常发生在肾病早期中期,肾功能损伤不是很严重,症状不是很明显,比如IgA肾病早期尿蛋白2+、潜血2+,整体尿蛋白不超过2g,用药后就能降下来,此时对日常一些可能影响病情的因素就不会足够重视。

  比如饮食上不忌口,不注意运动锻炼提升免疫力,反而是进行一些错误的护理方式,比如乏力吃太多保健品,水肿乱用利尿剂,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治疗结果就难以长期保持。

  肾病同样需要联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等多架马车,那么在延缓肾功能衰竭,避免尿毒症的道路上才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