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得了肾病都会发展到尿毒症吗?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注,答案并非是一定或肯定,而要具体的分析肾功能受损的情况。那么,哪些情况尿毒症风险相对较高?
其实尿毒症风险高主要是这一类情况,就是进入到肾病中后期阶段。肾细胞硬化发展超过50%,滤过率下降到低于30,且存在一些严重基础性疾病及并发症。此时肾功能进展速度相对较快,如果不严格控制进入到尿毒症阶段的风险非常高。
如果尚未发展到肾病中后期的肾友,其实预后并不一定会发展到尿毒症。部分患者可以在积极控制后回归好转,当然也有一部分可以维持长期稳定,不进展不恶化也是不错的。所以说大家不要很悲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
像一些常见的肾病类型,包括IgA肾炎、膜性肾病、 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间质性肾损伤等都是这样的发展规律。
肾功能进展过程中,大家多注意这几点,更有益于减缓发展到尿毒症:
一、原发性疾病控制稳定
上面我们说到的十几种病理类型,包括原发性肾病和继发性肾病两类。不同病理类型病理损伤程度不同,发展因素也有差异,治疗从根本上就要“区别”对待。
原发性疾病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免疫性损伤引起的原发性疾病发展,比如IgA肾炎、膜性肾病、 微小病变等这些类型肾病治疗的关键是抑制肾脏内存在的免疫炎症反应,纠正肾小球损伤的情况,来降低尿蛋白、缓解水肿等情况,保护剩余肾功能。二是慢性病尤其是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引起的肾功能内部血氧供应情况变差,导致的肾细胞硬化。要通过调节系统性血液循环,改善肾脏内部生存环境来扼制病情发展。
二、保护好剩余肾功能
受损肾功能损伤具体能够恢复到何种程度,主要与肾脏内部血液循环缓解、氧气供应情况等相关,同时要改善这些必须依靠剩余肾功能发挥作用,保护好仅剩的肾细胞关键是要稳定住病情进展。
延缓肾功能进展,一方面要注意影响病情发展的因素,尤其是突发性因素。包括感染、药物性损伤、缺血性损伤等,引起的肾细胞突然的加速纤维化发展,甚至转为慢性进展。防治急性肾损伤,则要注意自身免疫力的提升、监测肾脏血流情况同时规范用药。
另一方面注意并发症引起的病情进展。肾病早期主要是水肿、低蛋白血症、乏力恶心、免疫力低下等症状的纠正,采取中西医配合防治调节肾脏代谢情况,改善患者自身免疫。中后期则主要是高血压、贫血、电解质、酸碱紊乱等情况,还有严重的心衰、代谢性中毒、骨质疏松、肝肺功能的损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