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肾炎
肾好转还是走向尿毒症?取决于5点因素
发布者:济南肾病医院  发布时间:2023-03-05 09:10:30
 

   肾病的发展通常有两种情况:好转和恶化。好的情况也分为完全好转和基本稳定两种情况,正常情况下发现病情后,及时采取措施后都会有积极的结果。而反复和恶化往往治疗不彻底及病情发展较重的结果。那么,影响肾病的发展走向的因素有哪些?我们都是从微观角度来说,就肾功能损伤本身来谈,比如尿蛋白、血压、肌酐等控制稳定,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发生肾衰竭就会较低。

  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肾脏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病情本身,还有患者自身存在的多方面因素。

 

  综合起来,预后越好的肾病,更取决于下面这几方面因素:

  原发病控制的好

  肾脏病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肾病和继发性肾病两种。

  原发性肾病的病理损伤多表现为足细胞、系膜细胞增生等,肾脏内炎症反应比较活跃,肾

  小球有一定的损伤。原发性肾病常表现为多种病理类型,如膜性肾病、微小病变、IgA肾炎、多囊肾 、FSGF等。病理类型的变化对病情的好坏也有着一定影响。

  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内部反应情况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也会有差异。

  如膜性肾病主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有大量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及时清理掉这些免疫复合物,改善肾小球的生存环境及对避免肾脏细胞的破坏,病情也会趋于更稳定。IgA肾炎主要是免疫球蛋白沉积等。

  继发性肾病相对病理类型差,进展速度更快。虽然存在明确疾病因素,但也成为加速肾功能的祸首之一。因此继发性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如果血糖、狼疮、紫癜这些基础病能够控制稳定,整体肾病的预后也会好很多。

 

  免疫状态更稳定

  肾病本身为免疫系统性疾病,发布后多数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下降。免疫力差造成的后果就是病情不容易好转,或好转后易反复,对药物敏感性差,进而影响到预后结果。

  免疫状态不同的患者也存在差异,一般年轻患者免疫力水平高,而老年及小孩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及时调理。

  治疗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监测免疫力水平,注意表现包括淋巴细胞检测、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A、IgG等指标。提升免疫力不是一时三刻的问题,而是终生话题,肾友们要时刻注意,平时健康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戒掉损伤免疫力的行为如熬夜、滥用药物等。

 

  病情治疗越到位越好

  处于不同阶段的肾病用药的、治疗的力度也不同,病情好转达标要求的也会有一定差异。

  肾病1、2期,免疫炎症反应剧烈,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明显,此时力求病情完全好转;

  肾病3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低于60-30ml/min,不仅需要抑制炎症反应还要重视肾脏血氧的供应。血压、血脂等指标力求达标,预防贫血、电解质紊乱的那个情况。

  肾病4期进展速度就会非常快,即使用药肾功能也在缓慢进展,此时需要关注的一些并发症的预防,如心血管疾病、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肾性骨病等等。

  不论每个阶段,尽可能控制在达标之上,而不是说差不多。比如血压控制在120/80更好,有的人决定控制在130/80也没事,也是正常的,这样的心态不能有。

 

  坚持复查不松懈

  多数肾友可能要与病情终身为伴,是选择和平相处,还是鸡飞狗跳。除了积极的治疗也与病情的稳定性相关。如果病情在积极治疗后稳定了,但每过一段时间就有点反复,这对长期稳定非常不利,尿毒症风险依然很高。

  因此肾友们在治疗病情中要重视每次复查,增强依从性,与医生沟通交流。对于病情越能做到“知彼知己”的人尿毒症风险才会更小。

  年龄越小越好控制

  肾病日复一日的发展,很多人患者却忽视了时间的变化。有些患者从20多岁发现病情到40多岁还没有控制稳定。虽然病情可能没有恶化,但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病情恢复程度及时间也会打折扣。比如血压高20岁的患者可能服用就能控制很好了,40岁患者的服用后还需要饮食各方面都管理好,血压也可能容易波动。因此病情早控制的说的不单纯的是发现病情早,对患者自身年龄的要求也很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