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肌酐升高到400以上基本上反应出肾脏的滤过排毒功能是显著下降,至少达到了50%。此时进入了慢性肾衰竭阶段。
多少肾友进入到这个时期,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尿毒症的发生,而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修复受损的肾功能,且把肌酐等毒素指标降下来,而不进入透析治疗!
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却有不少人是只把重点放到了降肌酐上,一直盯着肌酐、尿酸、尿素等这些毒素指标再看,而忽略了导致这些指标升高的背后的原因。
因此在用药上比较片面,不夸张的说可能吃的10种药得有8种是专门“降肌酐”的,但实际上最后肌酐也没降下来多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肌酐升高是肾脏损伤排毒能力下降引起的一个现象,代表着血液毒素水平升高,要避免持续的升高,治疗的根本是提升肾脏的排毒滤过能力。而不能单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目前肾病常规用药中不乏一些辅助降肌酐的药物,比如尿毒清、肾衰宁、药用炭片等等,这些药物多作用在肠道上,促进肠道蠕动来辅助排毒。同时有一定补益肾脏的作用,对缓解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一定益处。但是对肾脏的改善及自主排毒能力的提升,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恢复,却没有实质性作用。
所以吃这些药物可以暂时控制住肌酐值,但是不能根本扭转肾功能,一段时间后肌酐会更容易再次反弹。反而耽误了改善肾功能机会。
从这一点也看出,肾衰竭后最该做的一件事不只是降肌酐那么简单,更应做的是恢复肾功能,提升肾小球滤过率,再清毒!如果这个顺序弄错了就很容易走弯路!
那有很多肾友不禁疑惑:肾功能损伤不是不能恢复吗?
满足下面这些条件基本肾功能都有逆转机会:
1、肾小球滤过率在15以上
肾衰竭的患者从初期到终末期跨度比较大,肾小球滤过率从30到15是扭转的最佳时机,这个阶段虽然已经肾衰竭了,但是属于比较轻的阶段。对于受损较轻的剩余完好的肾细胞,积极去改善血氧供应状态,可以提升肾细胞滤过的状态,从而提升肾小球滤过率,增强排毒功能。
2、肾脏没有明显萎缩
多数患者即使发展到肾衰竭,可能依然没有明显的肾脏缩小,这说明肾脏内部细胞完全坏死的比较小,多数处于轻微损伤和中度损伤为主的状态,仍然有扭转的余地。
所以此时及时去清除毒素物质,给肾脏减少代谢压力,同时减轻毒素对对剩余细胞的刺激,是维持肾功能的关键。
3、尿量依然很正常
尿量是肾脏排毒的通道,如果尿量仍然正常,那就不用太担心。维持好尿量的情况,去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稳定全身血流水平,一些影响因素要控制住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等。
此外保护好肾小球及肾小管这两大产生尿液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一些感染、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外在损伤。
如果你这三点都满足,那一定要抓住机会,积极去改善肾脏血液循环,提升肾脏的自主排毒能力,弄好了这两点肌酐下降也不是问题。所以不要只盯着,最根源的问题反倒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