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肾炎
如何准确判断肾病的严重程度?
发布者:济南肾病医院  发布时间:2023-03-22 09:27:38
 

   正确地评价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严重程度,有助于估测患者的最终结局,并指导和改进治疗方案。

  肾病朋友对此也非常关心,常常根据自己的检查结果来下判断,但容易掉进几个误区:

  比如认为“尿蛋白越高越严重”;

  或是认为“潜血加号越多越严重”;

  又比如认为“病理分级越高越严重”;

  等等等等。

  以上评价依据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价值不是太大。肾穿刺活检术做出的病理诊断是有一定说服力的,但是看患者最终的病情发展,并不是看病理,而是看临床指标。

 

  我们预测病情的预后(疾病未来的发展结局),最重要的是看:

  治疗之后的尿蛋白和血压

  注意是治疗之后,不是治疗之前。

  比如一位尿蛋白10g的患者,看似很严重,但治疗后尿蛋白恢复正常或是接近正常,那么他的预后就比较好。

  而一位尿蛋白2g的患者,看似不太严重,但治疗后尿蛋白没有明显变化,则未来会逐渐向肾衰竭和尿毒症进展。

  所以我们说,尿蛋白少的慢性肾炎,不一定比尿蛋白多的肾病综合征更轻。

 

  血压也是同理。

  如果血压原本就不高,那是最好的;如果伴有高血压,但可以将血压控制达标(125/75mmHg以内),那么病情也还可以。

  严重的是,用3种降压药联合降压仍然不能使血压达标(即恶性高血压),那么病情会较快地进展到肾衰竭,甚至有较大风险在短时间内发生急性肾衰竭(7天内血肌酐升高50%以上)。

  总之,估测肾病的预后,最有力的依据是“治疗效果”。

  还要注意的是“治疗之后”,不同的治疗是不一样的。

  同样是“治疗之后尿蛋白2g”,是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还是中成药/普利/沙坦治疗后?意义是不同的。

 

  用普利/沙坦/金水宝/百令治疗后,尿蛋白2g,我们还有后续手段进一步治疗。通常可以将尿蛋白进一步降到1g以内,预后较好。

  但如果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尿蛋白仍然还有2g,那么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就不多了。可能要用到靶向药、血浆置换等昂贵的治疗方案,而尿毒症风险却比前者更大,患者的学习、工作甚至家庭生活都可能会受到干扰,因病返贫、妻离子散的悲剧已经发生过太多了。

  肾病越处于早期,病情就越轻,治疗效果和最终结局就越好。“早发现早治疗”六个字的重要性不只是说说而已,要做到并不容易,有很多肾友没有做到。